全面分析——無線中繼模式
無線中繼模式是無線AP模式中比較特別的一個,它的組網方式比較靈活,但是相對的,它的成本比較高,這個是它發展的不利因素。那么具體情況請看下文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線中繼模式,顧名思義,即是無線AP在網絡連接中起到中繼的作用,能實現信號的中繼和放大, 從而延伸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無線分布式系統(WDS)的無線中繼模式,就是在WDS上可以讓無線AP之間通過無線信號進行橋接中繼,在這同時并不影響其無線AP覆蓋的功能,提供了全新的無線組網模式。無線中繼技術就是利用AP的無線接力功能,將無線信號從一個中繼點接力傳遞到下一個中繼點,并形成新的無線覆蓋區域,從而構成多個無線中繼覆蓋點接力模式,最終達到延伸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的目的。
無線中繼模式
無線分布系統(WDS)通過無線電接口在兩個 AP 設備之間創建一個鏈路。此鏈路可以將來自一個不具有以太網連接的 AP 的通信量中繼至另一具有以太網連接的AP。WDS最多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配置四個點對點鏈路。一般情況,中心AP最多支持四個遠端無線中繼模式的AP接入。
無線中繼模式雖然使無線覆蓋變得更容易和靈活,但是卻需要高檔AP支持,而且如果中心AP出了問題,則整個WLAN將癱瘓,冗余性無法保障,所以在應用中最常見的是“無線漫游模式”,而這種“中繼模式”則只用在沒法進行網絡布線的特殊情況下,可適用于那些場地開闊、不便于鋪設以太網線的場所,像大型開放式辦公區域、倉庫、碼頭等。還有就兩個網絡隔離太遠,網絡信號無法傳送到,就在中間設置一個中繼AP,此AP只起中繼的作用。
無線中繼模式組圖如下圖:
在此種模式下,中心AP也要提供對客戶端的接入服務,所以選擇“AP模式”即可,而充當中繼器的AP不接入有線網絡,只接電源,使用“中繼模式(Repeater)”,并填入“遠程AP的MAC地址(Remote AP MAC)”即可。
無線中繼技術是針對于那些有線骨干網絡布線成本很高,還有一些AP由于周邊環境因素,無法進行有線骨干網絡的連接的環境而提出的,利用無線中繼與無線覆蓋相結合的組網模式,可實現擴大無線覆蓋范圍,達到無線網絡漫游。無線中繼技術就是利用AP的無線接力功能,將無線信號從一個中繼點接力傳遞到下一個中繼點,并形成新的無線覆蓋區域,從而構成多個無線中繼覆蓋點接力模式,最終達到延伸無線網絡的覆蓋范圍的目的。
無線中繼模式組網方法的用途極其廣泛,在無線網絡已經開始廣泛使用的今天,很多地方會因為場地比較大或者有障礙物,而無線設備的覆蓋范圍就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距離或中途受到阻礙,這時候我們采用無線中繼模式來連接無線網絡,就能滿足組網的要求?,F在很多的無線AP產品橋接功能,在以前就只有通過無線網橋來實現無線連接,但以前的無線網橋只具有橋接功能,而不能達到無限覆蓋的效果。
在如今的城市里,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網絡,采用無線AP連接具有很大的便利性。然而如今城市里高樓林立,很容易造成無線信號受阻,這樣就不能順利的實現網絡的連接。同時也會出現需要連接的網絡相隔太遠,就算中間沒有什么其他的障礙物阻擋信號的傳送與接收,但如今的網絡技術及網絡設備的覆蓋范圍還達不到這么遠的距離,如此情況,我們就采用中繼模式,以中繼AP來實現信號的放大與延續傳送。
樓宇之間的局域網需要互相連接;一個公司希望將其左近的生產廠房、車間、管理中心等所有的網絡連接在一起,便于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實現信息的***化利用;在大學校園里,教學樓、學生宿舍與計算中心等部門中獨立的內部局域網,也需要組建在一起,可以方便學生和教師接入校園網和Internet;等等。這些需要連接各個局域網,都可以采用無線分布系統技術來實現,當出現距離過遠,信號較弱,中間有障礙物阻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應用無線分布系統中的無線中繼模式來連接組建網絡。
當需要連接的兩個局域網之間有障礙物遮擋而不可視時,可以考慮使用無線中繼的方法繞開障礙物,來完成兩點之間的無線橋接。如圖所示,無線中繼點的位置應選擇在可以同時看到網絡A與網絡B的位置,中繼無線網橋連接的兩個定向天線分別對準網絡A與網絡B的定向天線,無線網橋A與無線網橋B的通訊通過中繼無線網橋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