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拷問管理軟件廠商 軟件補丁何時休?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放在企業應用的管理軟件上再恰當不過了。相信很多CIO對此都有深切的體會。一次在采訪國內流通行業的CIO,他們所用的系統是國內一家知名軟件的高端管理軟件,他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已經打了500多個補丁了,補了東墻壞西墻,管理軟件的兼容性還有待加強。”另外一位CIO他遇到的情形可能很多CIO都遇到過,廠商推出***的補丁,但是他打上補丁之后發現系統整個癱瘓了,幸好他操作的時候是在下班時間。電話給廠商尋求支持,但是并沒有得到快速解決,最終他連夜加班修復幸運的是趕在第二天上班之前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有讓企業的業務受到影響。
“補丁上面打補丁,補了東墻倒西墻”面對這樣的問題,CIO將如何看待?希望廠商有什么樣的改變?如何才能實現應用穩定,保證企業的業務正常進行?就這些問題ZDNet CIO陪審團的成員給出了以下的評論?
田超波,國內廠商差距明顯需做出改變
“國內廠商差距明顯需做出改變“我發現國內軟件公司與國外軟件公司都重要的真不是功能上的區別,而是對于軟件的控制,在軟件控制上的成本投入,特別是變更管理方面和軟件質量方面差別太大,即使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軟件公司。為了生存,廠商對也很無奈。廠商更看重眼前的利益,缺少長遠打算。其實軟件質量上來了,自然錢就來了,但這需要前期很大的投入,是很多軟件廠商不愿意這么做。” ——田超波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總部部長
辛小東 換系統和革命性的升級都是考驗
“對于信息系統我們有推和拉兩種方法,要想更好的服務業務部門,我們也只有兩種方法:換新系統或將現有系統做全新的升級。當業務不斷的發展,系統必然會遇到瓶頸,這時打補丁是業務拉著系統跑,系統永遠是尾隨其后的,或者你花了兩個月打好的補丁,用不到一個星期你又得上新的補丁,因為業務變了,或者你花兩個月的補丁,業務部門一使用根本達不到要求,因為你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測試系統。而當系統遭遇瓶頸時換系統或者做一次大的分析、升級系統是必須的。我們可以通過新系統和一次全新的革命性升級為業務帶來新的方向。當然前提是你的IT分析和規劃是具備這個戰略意識的。量變引起質量,大量的補丁我們可以看做是個量的積累,而換系統和革命性的升級系統就是質的變化。” ——辛小東溫州南方寢飾信息中心主任CIO
#p#
蘇國華 縮短數字鴻溝距離撫平CIO心中痛點
“這個話題道出了廠商和用戶心中多年的郁悶,系統在運行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捷徑就是打補丁。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信息系統更新換代也成了常事,怎么讓數據保持無縫的連接和集成,怎么讓老數據快速的為新系統所接納,怎么讓這數字鴻溝縮短距離,這成了CIO們心中永遠的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管理軟件的恰到好處的評價。”——蘇國華上海科博達CIO
曾建根 信息系統與補丁是兩個即統一又矛盾的事物
信息系統與補丁是兩個即統一又矛盾的事物。越成熟的軟件,相對來說,補丁越少。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對企業選型工作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選型工作中有沒有考慮到這個軟件在行業內的應用的成熟度?有沒有考慮到未來3-5年內企業需求的更革或升級?補丁多少其實也不是問題,主要是看補丁確實是否有效,有沒有必要打補丁。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結果的話題,作為企業IT管理人員來講,只有盡可能地選擇貼合本企業營運的行業內成熟軟件,以減少因軟件不成熟而帶來的各種不必要問題。當然,如果是因為企業戰略調整或管理升級,原有的系統已經無法支撐企業的管理需求,那么就不是打補丁的問題了,而應從更高的方面來對待。——美豐農化CIO 曾建根
在整理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看到一個網友的評論“看看《人月神話》就明白了,這是客觀規律。連這個都不明白,還寫文章?”,本來我是可以刪除掉這段評論的,但是我選擇了保留,因為他的這句評論也代表著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也無法判斷這句評論是來自廠商還是用戶。
且不說是不是刺痛和否定了我,細想他說的也不無道理。補下和軟件是沒有休止的一天了,因為有軟件就會有補丁,就會有BUG,我并不否認這一點。我想討論的問題是在補丁推出的過程中,是否更多地考慮了企業用戶的體驗以及感受,他們升級的風險。
不要過分悲觀地看待這些問題,多從企業的角度,用戶的角度看問題。縱然這是規律,但也會有更好地解決辦法,這種改變也許就來自于您的用戶,聽聽用戶的聲音我想并沒有壞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