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提出新思路:整合不是虛擬化的唯一目標
原創所有一切,包括服務器,存儲和I/O等都應該虛擬化嗎?Denny Cherry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了不應該被虛擬化的應用程序,特別是數據庫,那么你認為是否一切都應該虛擬化呢?
可悲的是,在第一波服務器虛擬化大潮中,整合被認為是服務器虛擬化的唯一功能,或者說服務器虛擬化的價值體現在服務器整合,事實上,我認為不是所有應用程序或服務器都應該整合。
從整合的角度來看,重點關注的是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提高每物理機(PM)上的虛擬機(VM)數量減少物理硬件和管理成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無論虛擬機使用的是VMware,微軟HyperV還是Citrix/Xen技術,最終也是一個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實例,應用程序需要在每個虛擬機上管理。
雖然管理程序提供的虛擬機工具和第三方廠商可以幫助完成虛擬機克隆,存儲廠商可以提供重復數據刪除和自動精簡配置功能,幫助減少虛擬機映像數據占用空間影響,但仍然會有很多的虛擬機映像需要加以管理,這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任務。
不是所有服務器和應用程序都可以整合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性能,響應時間,延遲和服務質量(QoS);
安全需要,包括讓用戶或應用程序分離;
在虛擬化或整合服務器后的廠家支持;
硬件和軟件屬于不同的部門;
內部政策或組織障礙。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認為虛擬化更敏捷和靈活的人,他們往往已經完成整合,他們有許多機會部署虛擬化。但對于某些環境和應用,重點關注的可能是性能和服務質量(QoS),這種環境下虛擬機比物理機的數量就要少得多。
我的觀點是,在整合以后,有許多服務器和應用程序可以進行虛擬化,但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可以做虛擬機到物理機一對一的虛擬化呢?由于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是最大化虛擬機的數量,減少物理機的數量,同時減少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因此都認為應該盡可能將更多的虛擬機塞到一臺物理機上。
但對于那些不能整合的應用程序,一臺物理機上部署一個虛擬機也是有好處的。例如通過一臺專用物理機可以滿足性能和服務質量目標,但同時也提供了運營和基礎設施資源管理的敏捷和靈活性。
與此同時,在繁忙時段,應用程序如數據庫可以有它自己的物理機,但在下班時間,其它虛擬機就可以移動到該物理機上作為備份或其它IRM活動。此外,使用虛擬機時,應用程序可以為維護提前做好遷移。
什么可以做,什么應該做?
首先,應該根據你的特殊需求和業務需要,確定你環境中物理機上可以部署的虛擬機數量,有些應用程序可以在多虛擬機負載下良好地運行,但有些應用程序需要在較少的虛擬機負載下運行,甚至有的需要物理機與虛擬機一對一的才能良好地運行。
當然也有一些原因,某些應用程序只能運行在物理機上,但大多數應用程序和服務器都可以從虛擬化受益。
一般可以采取的行動包括但不限于:
除了監控CPU利用率外,也要關注內存和I/O性能;
正確地看待響應時間和延遲作為性能的一部分;
更多更快的內存對虛擬機,應用程序,包括數據庫都很重要;
高利用率并不意味著高命中率或資源的使用效率;
越快的服務器需要越快的內存,I/O和存儲系統;
建立虛擬和物理服務器層,滿足不同服務需要;
效率和優化不是簡單地提高利用率以降低成本;
生產力和服務質量改善也是高效率和環境優化的一部分。
這些主題在我的書籍“The Green and Virtual Data Center”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其中第三章的主題是“下一代虛擬數據中心是什么樣子?”,第四章“IT基礎設施資源管理”,第五章“測量,度量和IT資源管理”,第七章“服務器,物理機,虛擬機和軟件”。
我相信虛擬化的下一波將是桌面,服務器,存儲和I/O全面虛擬化的時代,你做好準備了嗎?
作者簡介:
Greg Schulz是StorageIO Group的創始人和高級分析師,www.thegreenandvirtualdatacenter.com網站的贊助者,它是“Resilient Storage Networks”一書的作者,該書講述了數據和存儲基礎架構技術主題,趨勢,實踐和技巧,你可以通過閱讀他的傳記(www.storageio.com/biography.htm)了解他作為分析師,供應商以及IT專家的人生經歷。
【編輯推薦】
【51CTO.com譯稿,非經授權請勿轉載。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且不得修改原文內容。】
原文:Should Everything Be Virtualized? 作者:Greg Schu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