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L合法使用的詳細描述
隨著RHEL的逐漸穩定,相應的問題也多了,其中最跟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RHEL合法使用,下面筆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下解釋。
1. 從[url]www.redhat.com[/url] 申請 30天的評估帳號,并從官方下載ISO文件是RHEL合法使用。
2. 30天評估期過后,RHN帳號自動關閉, 如果這個時候將下載的ISO文件安裝到生產系統而非原先通過RHN注冊在系統中的評估測試機,則違反了Red Hat 的 EA協議,EA協議指的是 Evaluation Agreement。所以不是RHEL合法使用。
3. Red Hat可以授權商業軟件公司或組織,通過在Red Hat 企業版的源代碼上通過刪除和Redhat商標,版權和所有權有關系的全部內容,然后自行從修改后的源代碼編譯成二進制代碼,并自由使用和分發。
未經紅帽授權的商業公司和組織,通過修改Red Hat企業版源代碼并編譯成二進制代碼,打包做成光盤分發或者銷售的,均不是RHEL合法使用。
目前經過紅帽授權的商業公司和組織只有2家,一家是Oracle, 一家是CentOS。
4. 從ftp.redhat.com官方下載srpm,編譯后去升級你之前的ISO文件,這種動作是許可的,但是如果軟件開發商,或者系統集成商一旦拿著做好的ISO文件去轉售,贈送,或者預裝到他們的客戶那里,即違法。如果需要這樣作,可以申請成為Redhat的商業合作伙伴,和Redhat簽署一份協議,這份協議叫做RedHat Ready Agreement.另外如果最終用戶要這么干,也需要和Redhat簽署一份協議,叫做Enterprise Agreement. 紅帽不允許最終用戶這么作,更加嚴格約束開發商和集成商這么作的原因和微軟不一樣不是為了打盜版,而是為了自我保護。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法律是很嚴格的,如果一個開發商/集成商或最終用戶自行下載和使用未經修改和授權的企業版,用于其生產系統,而且不購買Redhat訂閱保障,萬一出問題的話,如果Redhat沒有這樣的法律機制來自保,很可能被用戶索賠到關門倒閉。
Redhat在linux市場份額已經到85%以上,也就意味著有大量的用戶在用,所以RHEL合法使用也就很重要了,如果沒有一種法律機制來保護自己,很可能早就被某些用戶有無意或者有意告死了。
1. Red hat和其他開源商業公司一樣,極度鼓勵用戶多用和多測試商業級的開源產品,如果你僅只是作為甲方也就是最終用戶方自己測試,下載ISO來用不存在法律問題。不過既然是測試,何不在Redhat官方站點申請一個30天且可擴展的RHN評估賬號? 既可以直接獲得redhat的有效支持,包括補丁,errata等,也合理合法的充分利用勒開源商業公司不同于閉源商業公司對于用戶做測試評估的支持政策?EA協議僅僅針對申請進入Redhat官方公開評估計劃的用戶,而且也不是對用戶進行限制的協議,主要是考慮當你評估期間和結束之后,建議刪除相關的從RHN獲得的代碼和補丁。原因更多的是為了保護Redhat不受到因用戶違反EA協議導致重大生產環境的故障和損失而發起對Redhat公司的商業訴訟。
2. 甲方測試是得到鼓勵和保護的,但是如果有中間商,在沒有Redhat的授權下,私自制作帶有Redhat版權保護范疇內的RHEL光盤或者電子下載,轉售,轉贈給和他有商業利益關系的最終用戶,這個是違法的。只有Redhat全球的授權合作伙伴(授權代理商,軟件開發商,咨詢和服務公司)才有權利這樣做。未經授權進行上述的操作,結果給最終用戶帶來重大損失的,Redhat將會對其進行相應的法律行動。其實說白了就是有商業公司在沒有和Redhat建立從法律,商業合作到技術的充分聯系之前,打著Redhat服務商的名義或者在法律上等價的地位,給用戶私自做服務或提供產品,結果出了事情之后,黑鍋讓紅帽背了,這種情況Redhat是通過嚴格的法律來保護自己權益的。
開源商業公司的核心價值就是通過開源開發模式制作的技術產品,服務和市場口碑(品牌),任何一個商業公司都不會坐視自己的市場口碑和正常秩序受到損害的。
其實如果有商業公司要為自己的客戶提供Redhat產品和服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致電Redhat公司,然后加入合作伙伴計劃,就這么簡單。幾天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搞成復雜的尷尬的局面。
針對RHEL合法使用的問題筆者在這里只是從官方上來解釋的,對于RHEL合法使用的討論希望大家繼續關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