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瀏覽器已過炒作期 國內無力阻擊國際巨頭
3G牌照的發放如同催化劑,讓原本波瀾不驚的手機瀏覽器市場瞬間變成了眾企業爭搶的香餑餑。甚至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舉牌要做同樣的文章。
日前,《IT時代周刊》獲悉,騰訊已開始小范圍的對其S60版手機瀏覽器進行內測,并預計將于3-6個月后正式發布。其實,這只“互聯網企鵝”早就盯上了手機瀏覽器市場。此前有消息稱,騰訊曾欲投資優視動景(UCWEB),但遭到后者的拒絕,故轉而自己研發。
在騰訊之前,毫不出眾的3G門戶網在2009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號稱“要研發客戶端瀏覽器”,成為該次會議上***炒作性的話題之一。而更早些時候,優視動景、航海家、星際瀏覽器和MP等小公司已進入該市場。
在3G帶來的巨大商機面前,明眼的企業看到了這個***誘惑性的市場都過來摻和一下,哪怕這一領域已經十分擁擠且前景尚不明晰。
喧鬧的手機瀏覽器市場
進軍手機瀏覽器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一方面想要共同做大市場蛋糕,另一方面也不想別人捧著這塊蛋糕獨美。
目前,在國內的手機瀏覽器領域,優視動景占據著較多市場。在200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還在萌芽階段,該公司就已在手機瀏覽器領域打下地盤。優視動景向本刊記者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該公司累計用戶已達7000萬,用戶月PV(頁面點擊)超過100億次。
優視動景可謂是起個大早趕了早集,搶占了移動瀏覽器市場的先機。CNNIC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量達到1.17億,占我國整個互聯網用戶人數的39.3%。面對移動互聯網這塊新大陸,難怪眾多尋寶者會紛至沓來。而手機瀏覽器,也就成了進駐這片領地最關鍵的“海峽”。
不只是國內的網絡企業,國際手機廠商、互聯網巨頭等等任何一個涉及互聯網領域的商家在該細分產業中都在表現自己。
從蘋果公司推出的手機瀏覽器Safari,到諾基亞擁有基于SymbianS60平臺的Web瀏覽器,借助已有的市場和用戶基礎,國際移動終端們在該領域已經開始行動并且來勢洶洶。而如谷歌、微軟等互聯網巨頭面對可以將品牌延伸到手機領域的潛在收益,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先是推出了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此后谷歌又開發出手機版Chrome;Mozilla也緊鑼密鼓地推出手機版火狐,欲把火狐瀏覽器在PC市場的成功復制到手機領域;另外,微軟也推出了WindowsMobil手機操作系統,并在PC瀏覽器IE的基礎上推出了移動版IE。
在國內,除了騰訊和3G門戶加入這一領域的混戰,更有傳搜索巨頭百度也正在研發手機瀏覽器。未來,電信運營商勢必也會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這也預示著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本土企業艱難挺進
就像互聯網剛開始興起時各領域的混戰局面一樣,手機瀏覽器市場的局勢同樣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PC瀏覽器一家獨大的情形在我國移動互聯網領域卻沒有再現。
“很多人批評3G門戶網大而全,做得太多了,但我們仍決定做瀏覽器?!?G門戶網總裁張向東頂著壓力繼續前行,但在明白人看來,他們另有意圖。手機瀏覽器對技術要求含量很高,3G門戶網“削尖了腦袋”往手機瀏覽器領域里擠,除了想搭上移動互聯網這趟順風車,借機加以炒作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更是顯而易見。
2006年,3G門戶網曾獲得一筆千萬美金級別的風險投資,張向東高調夸口公司2008年內將上市,但之后除了燒錢,該公司再無引人眼前一亮的事件發生。優視動景也是如此,憑借晨興和聯創策源的投資撐過最初的幾年,近期雖有其董事長雷軍(前金山公司總裁)一再替它鼓噪,但接下來如何發展,已成為較緊迫的問題。
業界人士向《IT時代周刊》指出,手機瀏覽器市場還處于跑馬圈地階段,面對越來越多的跨國競爭者,國內企業的日子將越發不好過。就算是盛傳騰訊研制的手機瀏覽器能有多大亮點,也并不為業內看好。
從目前騰訊推出的手機版QQ瀏覽器2009preview1版本來看,它不支持Web、WAP2.0的訪問以及gif圖片的瀏覽,還不方便看視頻,速度之慢更不用談……一系列的表現,難以使人對其新產品產生期待。
“除了品牌,看不到騰訊的手機瀏覽器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前述業內人士說,在創新和技術上,騰訊很難超越目前已有的手機瀏覽器水平。他認為,優視動景下了大量的功夫才將產品做到今天的成就,騰訊很難再有所突破。
也許正因如此,騰訊才會面對手機瀏覽器研發進程的提問時,刻意低調且保密。
看不清的盈利前景
一個互聯網企業能不能持續發展,關鍵就看它能否像谷歌那樣將流量轉化為金錢利潤。擺在移動瀏覽器們面前的也是這一問題。
“前期盈利模式不明晰,是其無法避免的痛?!鄙鲜鰳I內人士分析,與優視動景出身相同的國內瀏覽器廠商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
雷軍曾對外表示,手機瀏覽器公司可以向企業收取廣告費用來增加收入,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他的這一設想還不曾落地。
眼下,如何在手機網頁上顯示精準信息尚且是個問題,更別說是插入廣告了。之前,Mozilla技術副總裁邁克·斯科羅弗曾表示,手機版火狐瀏覽器將免費提供給用戶,這無疑給國內瀏覽器廠商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想通過收費增加企業盈利,必定是死路一條。
當人們的視線從14.1英寸的液晶屏幕轉移到2.4英寸的手機顯示屏上時,總是希望能在有限的屏幕中輕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樣,瀏覽器的響應速度對于用戶的體驗也是至關重要。用十秒以上的時間等待一個網頁的打開,對人們來說簡直是慢性自殺。盡管手機瀏覽器廠商已經在竭盡全力運用數據壓縮和過濾等技術減少流量,但目前手機的網絡速度還是與PC端瀏覽器相差甚遠。
隨著國內外企業在手機瀏覽器市場的群雄逐鹿,諾基亞、黑莓、蘋果、Palm乃至即將推出Gphone的谷歌,都無一例外地內置了自身的瀏覽器。而當所有手機都自帶瀏覽器后,誰還會去下載另外的瀏覽器軟件呢?即使下載,誰又會去選擇那些較少(或毫無)PC端瀏覽器開發經驗的中國品牌產品呢?
在手機、操作系統和瀏覽器三種市場和技術都處于弱勢的情形下,國內商家不及國際移動終端們有雄厚的資本基礎可以在該產業中慢慢消耗,也不能像國外互聯網巨頭那樣利用強大的品牌優勢進行推廣,如何在該產業中繼續發展壯大下去,想必也是他們最為頭疼的事情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