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市場熱播ADN應用交付網絡理念
近日,又有一家網絡優化廠商將應用交付網絡(ADN)作為公司的核心策略——從前定位在“廣域網應用傳輸與安全網關”領域的廠商Blue Coat正式發布了其應用交付網絡基礎架構,并將“可視性、加速和安全”視為該架構的核心要素。
Blue Coat此次策略的調整與去年對Packeteer的成功收購密不可分。Packeteer帶來的應用可視性(包括檢測、分類和優先級評定)可幫助網絡管理員實現有效的應用性能監控和網絡資源調整。對此Blue Coat全球技術及公司發展副總裁Dave Asprey表示:“收購Packeteer讓我們變得不同(make the difference),目前兩家公司已經從技術到組織架構上完全融合在一起,可視性、加速和安全的有機結合使得Blue Coat成為真正意義上的ADN供應商。”
同時,Blue Coat還發布了IntelligenceCenter軟件的新版本和Blue Coat PacketShaper新產品,擴展了應用交付網絡解決方案中應用的可視性和可控性,并將Packeteer可對600種應用進行分類的可視性功能無縫集成到ProxySG設備上。在此基礎上,Blue Coat將應用監控、WAN優化和安全Web網關技術充分整合起來,為分布式企業網絡中的應用和Web內容提供了智能化的應用交付網絡基礎架構。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包括Citirx、F5和Radware等廠商都明確地將應用交付網絡作為公司級策略,ADN理念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日漸強大。不過,大家對于ADN理念的解釋并不統一,不同廠商對于ADN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F5就將ADN核心要素定義為“快速、安全和高可用”。對此,Blue Coat大中國區執行總監潘道良表示:“和其他公司從可用性角度看ADN不同,我們側重于從網絡層面來看分布式用戶的需求,致力于如何將應用交付得好,交付得準,同時不能讓應用受到其他干擾。”
關于應用交付網絡的理解,其實可以照字面意思看成是將企業的關鍵應用交付到網絡上,也就是通過綜合多種4~7層上的“應用交換”技術將關鍵應用與基礎設施關聯起來。這相當于是對傳統優化手段的升級——從簡單的偏重于負載均衡單一方案,到如今全面的、從邊緣到核心的一些列優化解決方案。
對此,IDC中國電信研究部分析師相斌斌表示,“市場上真正開始談ADN大約是在2006年。由于最初優化和加速的技術比較復雜,并且難以解釋給用戶,因此這些技術與最終用戶距離較遠。而應用交付網絡的理念則相對好理解一些,更容易傳達給用戶并使其接受。當然,各個廠商在ADN理念下又有所側重,主要針對自己的核心產品推出相應的ADN解決方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針對現在網絡和應用的發展情況和實際需求,應用交付網絡的理念也更加貼近用戶。“我們的ADN愿景是把用戶和應用放在中心的位置。”Dave Asprey最后提到,“目前全球正面臨金融危機的挑戰,這需要企業具有更高的效率,而ADN正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必須有能力看到網絡上誰在做什么,在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同時,ADN可以最好地利用有限的IT資源。”
網絡優化廠商定位及核心技術領域
![]() |
圖1 |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