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談云計算:閑置資源變利潤奶牛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軟件開發者開始接受這種新模式。也許不久后提到亞馬遜,人們的第一反應不再是在網絡上買書,而是它的云計算。”4月7日,來中國考察市場環境的亞馬遜(NASDAQ:AMAZON)云計算解決方案和網絡服務部(AWS)高級經理Jeff Barr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對于亞馬遜云計算的登錄量已經超過它的零售相關頁面的點擊量,目前有520億個對象在亞馬遜云計算系統里面進行著數據交換。
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亞馬遜也憑此成為全球云計算的巨頭。這樣龐大的一個業務卻始自于一次無心插柳。
6年前,互聯網從崩盤的科技泡沫中開始逐漸復蘇,作為全球最大的圖書在線零售商,劫后余生的亞馬遜也開始不斷地感受到點擊量的節節上升。為了能滿足越來越多的來自全球的訪問者,亞馬遜按照很高的一個峰值能力配置了自己的IT資源,因為對在線零售公司而言,在圣誕新年時,訂單量和訂單處理量是最大的,由于不能臨時租用如此大量的設備,亞馬遜必須對其進行長期構建。不過,在平常非峰值的時候,這些運算能力就處于空閑狀態,大大浪費了資源。亞馬遜接下來發現,可以把這些空閑的資源打包賣給自己的不少客戶,這便形成了云計算的雛形。
“科技類公司對于IT資源需求的規模隨時在變,有時業務擴展得非常快,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只需要很少的配置。可是IT資產是貶值最快的資產,如果花了很多錢在IT構建上,就很難保證資金不被浪費,此時用云計算則可以隨時滿足不同的需求。”Jeff Barr說。
企業是平的?
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云計算的核心特點就是可以將計算任務分布在由大量計算機和運算能力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應用。
2007年,一個名為DROPBOX的在線文件分享同步網站悄然成立,它的創始人是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個人站長。不過不久后,這個不起眼并且背后也并沒有大公司支持的網站卻獲得了來自風險投資商紅杉和Y Combinator的入股。與它類似的是個叫做SMUGBUG的專業高清攝影照片分享網站,它從小到大默默地成長,如今其存儲地空間令人咋舌地超過1000TB。
“這兩家網站都使用了亞馬遜的云服務,因此不必投入巨資去購買昂貴的IT設備,這使得個人開發者有機會做大。”Jeff Barr說。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理論揭示出,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東西方的人們得以在同一地平線上起跑,填補了知識和信息鴻溝。以此類比,云計算則使得企業間的競爭有機會在更為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因為對科技企業而言,耗費資金最多的IT設備采購的高門檻被漸漸削平,創業者將更多地直接比拼智力和創意,而不是服務器和軟件的多少,“企業也成了平的”。
Jeff Barr表示,亞馬遜的云計算允許開發者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服務,或者把他的服務進行不同的組合,也可以面向編程語言或操作系統都支持的多種平臺,“這種開放使得開發者有了多樣性和靈活性。”
目前亞馬遜最核心的一個產品便叫做彈性云(EC2),用戶在云端發出一個指令,這個云就會分析出指令后,在幾分鐘之內,同時調用亞馬遜全球的從一個到幾千個服務器服務。此外,亞馬遜也提供簡單存儲和備份服務,以及簡單數據庫服務。彈性云主要基于時間收費,比如以1毛到8毛美金每小時租用;后兩者按照字節收費,或按照每個月的使用字節收費。
在“企業是平的”面前,除了個人開發者得以施展拳腳,一些像小王所在網游公司那樣的中小型企業也可以靠此節約成本,事實上,亞馬遜目前在美國已經開始為大型政府機構、企業高校、研究機構和分析單位在提供服務。
中國云攻略
目前,亞馬遜已經計劃把云計算的觸角伸向了中國,盡管此次來華,Jeff Barr對自己的具體收獲避而不談。
“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表,但會一直對中國市場保持關注,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來中國跟開發者面對面溝通。主要是來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求,以及使用服務中間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Jeff Barr透露,目前中國開發者使用亞馬遜云計算主要是為了服務它們在美國、歐洲的客戶。
實際上,在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中,客戶的需求固然重要,但目前政策的不明朗是其最大障礙。由于在華運營云計算,需要在本地設置大量的服務器以及帶寬資源,這對于云計算運營商尤其是亞馬遜這樣的以提供底層IT基礎架構為主的公司,將面臨當地的相關通訊政策限制。其他家云計算廠商的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了這樣的看法。
據悉,亞馬遜目前在全球14個地區設立了相關的服務器,其中離中國大陸市場最近的架設在香港。“至于何時進入,我們需要遵循相應的政策和法規。”Jeff Barr說。
此外,經過在美國跟谷歌、IBM等云計算巨頭激烈競爭,亞馬遜入華后在定價上或許將仍沿用在美的價格戰模式。Jeff Barr稱,云計算的定價是在成本之上設置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然后盡量把價格壓到最低,“比如有時其實我們打九五折就可以了,但仍會盡量把它打到八折。這也是亞馬遜在圖書零售中的理念。”
“孤云”散落難成群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就在全球各大云計算巨頭紛紛建云之際,如何將飄散在各處的一片片的零散云集合起來,防止白衣蒼狗般的變幻,成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正如互聯網,只有在全球使用統一的標準后,信息才能無界地自由流通。
然而,現實卻頗具諷刺。3月31日,由IBM發起的主張云計算開放和互用的《云計算宣言》出師不利,盡管包括AMD、EMC、Sun、SAP、VMWare等芯片、存儲、虛擬化、軟件等大廠商先后簽署宣言,然而微軟、亞馬遜、Salesforce、谷歌等巨頭卻對此嗤之以鼻,拒絕加入,并對此宣言的部分內容提出了質疑。在這場紛擾的標準之爭背后是利益和客戶的爭奪。
目前,對于正在崛起的云計算市場,上述幾家巨頭都在積極布局,且獲益匪淺。盡管谷歌、微軟并沒有透露自己云計算營收。不過據悉,Salesforce在云計算的收入已超過10億美元,亞馬遜去年在云計算上的收入則已經突破1億美元,對去年純利潤為6.5億美元的亞馬遜而言,這個無心插柳出來的業務貢獻已很可觀。
“我們從來沒有正式確認過這樣的數字。”Jeff Barr對此微笑回應,我不能透露具體數字,不過亞馬遜云計算的增長速度很快,“去年底我到中國時平臺上有49.5萬開發人員,今天這個數字是54萬。”手握54萬的云計算開發人員,再加上9000萬B2C零售用戶的資源,亞馬遜選擇做一片“孤云”似乎很有底氣。
對于Salesforce 10億美元的領先收入相比,Jeff Barr表示,對方更多的是在應用層面的云計算服務,而亞馬遜更多是底層的基礎構架云計算;此外Salesforce經營云計算已有十年時間,而亞馬遜的產品只有3年時間,還處在早期階段;市場上有真偽云計算的概念,現在不少廠商不管干的是什么,都給自己貼上云計算的標簽,“對此還是要仔細地去審視一下。”
事實上,亞馬遜、谷歌、Salesforce、微軟不會坐視由IBM牽頭搞聯盟時,也競逐成為標準主導者。目前,不同云計算巨頭提供不同的接入口和底層架構等標準, 這給客戶直接帶來應用困擾。對此,Jeff Barr表示,“我們并不排斥云的統一,但關鍵是要由用戶決定并有可行性,這不是一個拍腦袋就能做的決定。”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