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在中國系列:萬網CTO談虛擬化在IDC
原創【51CTO獨家特稿】越來越流行的服務器虛擬化已為第三方工具造就了興旺的市場,無論是物理環境到虛擬環境的遷移實用程序,還是面向虛擬化技術的各大系統管理控制臺,它們都旨在簡化從傳統IT環境遷移到高效、具有成本效益的虛擬環境的過程。對于虛擬化應用程度較高的IDC行業,虛擬化技術在這里的現狀怎樣?在一個資深的虛擬化專家眼中,IDC行業對虛擬化技術的新的期望點,又在哪里呢?帶著疑問此,51CTO記者專程拜訪了萬網CTO范春瑩先生。
萬網CTO范春瑩
萬網數據中心現狀
目前萬網在北京的主力機房有三個,其中亦莊的網通機房是亞洲最大的IDC,也是設施最好的機房,一個傳統機房在靜安電信,還有一個是智能多線機房,也就是鐵通機房。三大機房足以覆蓋到電信、網通、鐵通以及教育網,就是很多不同的接入方式都可以覆蓋得到。這也是為了應對中國互聯網現狀,也就是解決南北互聯互通的問題。畢竟單獨的一個點的機房有可能不能給南方和北方的客戶相同的用戶體驗,客戶來自于中國各個區域,他們的上網接入環境和接入帳號都是不一樣的。
范春瑩介紹道,“在合作的方式上,萬網這樣的IDC一般會與電信運營商先去談一個獨立的VIP機房,定義為萬網的VIP機房,劃定一個區域,然后自己做布線、裝修等。然后電信運營商會給我們冗余的光纖線路,比如說千兆級的光纖,接下來就是自己部署。而規模其實不僅僅有多少機柜,這只是其中一項,這是物理空間上的,還要有多大的帶寬保障,在我們一般會首先建立的機房基本上是1G的光纖兩根,然后隨著業務不斷增加在合同里會約定骨干網,我們關心的是電信在這個IDC里提供最大的帶寬是多大,比如最大提供帶寬是20G,我認為我現在夠用了就可以了。”
萬網的Virtuozzo嘗試
實際上,萬網是在06年開始提供虛擬化服務,而在此之前很多虛擬化應用都是內部應用,沒有作為產品向客戶推出。但是06年萬網嘗試著發掘虛擬化的商業價值并開始應用Virtuozzo,這是一種基于swsoft的產品,它的虛擬化產品是一種OS的虛擬化解決方案,是虛擬化的一個分支,叫做操作系統虛擬化。它可以在Windows平臺的基礎上,再去劃分若干個子系統,包括軟件環境的模板都可以放在一起,這樣可以虛擬化出一個環境,再去提供給客戶來使用。相當于一臺服務器可以虛擬化為十個子系統。
“在Virtuozzo的環境下,每個子系統可以安裝各自的所謂操作系統,但是這個操作系統不是真正意義的操作系統,其實是建立在另外一個操作系統之上做了一個虛擬化,基于OS級的虛擬化層。這種產品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它面對的客戶需求是介于選擇虛擬主機與獨立服務器之間的層次,價格體系上也是一個中間過渡產品,很多客戶原來選擇托管自己的網站或者選擇虛擬主機,一臺機器上可能通過Web服務器虛擬出出很多website,然后再租用給客戶。
但是當客戶網站規模越來越大,萬網發現原來的虛擬主機已經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了,客戶需要更多的資源,客戶需要可以直接過渡到獨立服務器,在這之間的價格跨度開始加大,以前的虛擬主機價格在3000元左右,而獨立服務器租用是要在7000到8000,這中間的價格差距客戶的接受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很多企業不愿意承擔這么多的成本。何況也沒有那么大的對資源的需求,因此虛擬化產品就介于這兩者之間的虛擬主機和獨立服務器之間的定位,范春瑩認為,作為IDC的一臺服務器,如果可以虛擬為五個到十個虛擬機給客戶,平均價位應該在4、5千左右,很多企業就可以接受。
基于操作系統的虛擬化并非是萬網這樣的IDC的非常理想的選擇,因為這種基于OS虛擬化的產品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服務器所有資源的分割做得非常差。
在談到具體的應用時,范春瑩指出,當一臺服務器被分出來若干個子系統之后,如果它的根接點或者某一個子結點突然中了病毒或者用戶程序寫的很差,它會波及到資源突破給它的資源限制,會給其他同樣的客戶在同一臺服務器上其他客戶的使用。
“這種其實由于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本身的限制,技術局限性造成的。萬網之所以選擇swsoft的產品,是因為它對原來服務器的資源的浪費或者占用是最小的。”
從Virtuozzo到Hyper-V
因此這也自然成就了萬網在08年開始選擇微軟的Hyper-V。
據了解,目前,范春瑩所領導的團隊早在幾個月前便已經完成Hyper-V的研發,現在正對hyper-V做各種詳盡的壓力測試,并找了幾十個重點客戶做網站真正的實體遷移的測試工作,已經測試了大約兩個月,范春瑩介紹道,“萬網現在正在把自己原來在獨立服務器或者高端虛擬主機上的網站很復雜的網站整體遷移到Hyper-v的虛擬機上,然后每一個虛擬機上運行自己的webserver,再去運行網站的程序。整體狀況現在運行反映良好,運營狀態非常平穩。”
據悉,根據萬網的規劃,不久將來就會推出Hyper-v的產品。基于Hyper-v的虛擬化產品,萬網不僅做了一個完整的虛擬化解決方案,還會有一整套管理系統跟進,這套管理系統的管理平臺完全圖形化的,對IDC商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此外,萬網也有自己獨立的監控體系,并擁有自己的生產控制中心,范春瑩表示,“我要讓整套流程從生產Hyper-v虛擬機到所有監控,所有過程都是要無人值守,就是當用戶下訂單出發生產那一刻起,接下來的工作完全是自動化進行,所以對服務商來說,一個產品不能簡簡單單讓用戶能用就可以,還要考慮到當我的產品,現在有5千人或者1萬人都在用的時候,如何去做管理控制。將來有一個比如說有補丁要升級或者當我發現某一個虛擬機或者服務器出現問題的時候,能不能第一時間得到監控,整個過程完全是有一套標準化的作業流程,這方面就是我們投入大量精力做研發的地方。”
而在虛擬化產品的商業價值的挖掘上,萬網同樣做出了詳盡的測試,比如將一臺獨立服務器,虛擬化為10個虛擬機,然后對每一個虛擬機做了詳細的CPU內存、硬盤、IO、文件系統各方面的評測,得到一個對應標準。這樣我就知道每個物理機如果虛擬化為10個虛擬機,得到的虛擬機相當于購買了一臺什么樣的獨立服務器,這樣用戶就心里就會有一個感受,知道能得到的資源到底多少。而對于萬網的產品部而言,就可以根據技術的評測來指導定價了。
#p#
CTO眼中各虛擬化技術的優劣
近兩年,隨著虛擬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產品在市場上層出不窮。范春瑩將虛擬化產品分成了四類:第一種是分區級的虛擬化,最初的時候分區級虛擬化的代表是HP、SUN、IBM這樣的公司做的基于硬件的虛擬化,是最徹底的虛擬化;第二類是VM,是有虛擬機性質的,代表的是Vmware,包括微軟的VM3,就是Virtual PC,但現在的Hyper-v是一個特例,它拋棄了原來的VM的特性,開始介入硬件級的虛擬化,虛擬化程度會大大提升;第三類叫做半虛擬化,這種半虛擬化代表就是Xen,Xen的虛擬化產品需要對操作系統進行一系列的配制和改造才可以應用,它通常在Linux工作的非常好,需要去重新編一個內核等等。第四類就是OS虛擬化,代表的就是Virtuozzo,很多人之所以選擇這款產品一是因為價格很低,非常容易上手,而且有一些機遇IDC這種運營商非常靈活的配制,優點就是它可以非常靈活的定制各種程序,這些模板可以把很多軟件打成一個模板,再安裝的時候就類似于快照一樣,把這些子系統全快照出來,在這點上它是有很強的優勢。
而在實際的應用中,萬網對于各種虛擬化產品的實際應用也是感觸頗深,在此,范春瑩也指出了幾類虛擬化軟件的優劣。
Virtuozzo便宜但存在安全性問題
“Virtuozzo的部署成本的確很低,但Virtuozzo的穩定性是一個問題,在實際的應用中,它會影響到其他客戶,如果跟他在一起的鄰居無故被牽連,那些客戶是要投訴的,這是IDC商們面臨最大的挑戰。系統的穩定性需要一個重要的衡量點,就是衡量是否能夠對資源做很好的控制,如果我規定對每個虛擬機占用25%的CPU,那就不能突破這個限制,這樣才是很好的資源控制。”
Hyper-V的資源控制很強但靈活性差
我們發現Hyper-V在資源控制方面做的不錯,經過我們評測,如果它的技術真是基于分區虛擬化的,是可以做好資源的限制。這樣的話用戶就不會突破我們給他的資源限制,而影響到其他的同級的客戶。但是靈活性方面Hyper-V要差一些,畢竟它現在還做不到把一個環境、一個軟件環境做出一個快照,然后批量部署到其他很多子結點上去,這點是它的弱點,不夠靈活。目前微軟的解決方式是需要提前部署冗余設備,做自動接管,就像數據庫都有這種機制,你做了一個集群,生產數據庫損壞的時候可以有備用數據庫接管,而不至于影響到業務的應用,這方面可能還需要不斷加強。”
Vmware安全性高但價格昂貴
“數據在虛擬機上的安全是IDC們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如果一旦壞了,是不是實現實時遷移,standby的機制可以把它接管起來,在這點Hyper-V也是還是有局限性的,現在微軟強調的是在一個環境內必須要配制域環境,首先服務器要支持一個域環境,然后互相之間做接管、做備份,有目的的遷移可以實現無縫的結合,就是當A服務器把子結點遷到B,這時候可以實現無縫的切換,但是通常故障是無事先預知的的故障,就不能實現自動的切換。”
“但是VMware同樣存在問題,萬網原來也測試過VMware,這也是當年是考慮的一個重點,但是VMware本身的虛擬化產品價格比較高,有可能客戶接受不了,如果我們把這個成本轉加給客戶,那虛擬化產品的價格也會很高。所以這也是制約它發展的一個問題。”
#p#
虛擬化在中國——穩定性與安全性的問題
穩定性
范春瑩認為,對于客戶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虛擬化產品要非常穩定,而對虛擬化技術本身而言,穩定性最大的挑戰是病毒以及惡意代碼等,這兩點都很難控制。因為用戶既然可以控制自己的虛擬機,就能上傳任何文件,很多客戶的文件可能會感染病毒,導致這臺服務器很多資源都被病毒占用。
靈活性
其次是資源可調配問題。在他看來,隨著用戶對IT需求規模的擴大,是不可能總讓他們遷移系統的,因此,虛擬化產品必須要能夠根據用戶需要調整資源,去調整動態的調整資源。
方便性
第三點就是模塊化的配制和應用,以方便用戶使用。比如給用戶一套非常強大的控制面板,讓用戶可以通過控制面板管理自己的文件系統還有一些商務套件可以安裝,實際上,用戶拿到一臺機器,其實不在乎是虛擬的還是實體的,除了價格差異,他是接觸不到硬件的,即便是獨立服務器,IDC也是通過管理系統來讓用戶跟服務器打交道,通常是遠程操作,這樣用戶看到的虛擬化產品也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所以一定需要給用戶足夠的指導手冊、工具和管理系統,方便的控制這臺虛擬服務器。
安全性
實際上,安全性是所有用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在范春瑩看來,現在企業能夠托管到服務商的應用,都是大家已經認可了,這種安全級別,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這與虛擬化還是實體服務器無關。比如大家都認可電子商務這樣的網站,可以托管在虛擬主機或者IDC這樣的服務商那里,這樣的應用可以信任他。而對于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比如人力資源管理、CRM系統等等,這種對接起來就很難,所以這種模式不太方便推,就是當企業內部財務系統、人力資源還有客戶信息想放到服務商那里,面臨的挑戰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了,還有法律、隱私、心理層面,這是跟整個計算機和互聯網發展水平相關的,不可能強求客戶做出這個選擇。
對IDC行業而言,大多數客戶都可以接受網站托管到服務商那里,比如租一臺虛擬主機來管理、上傳一些文件,對外提供展示自己企業的窗口,做業務,這種模式已經得到認可了,因為既然認可虛擬主機,虛擬化要給虛擬主機更向專享服務器,萬網對此項技術起名叫VPS,也叫專享服務器,就是在獨享和虛擬主機之間有一個過渡產品,或者叫一個中高端產品,叫做專享服務器,是給用戶專項的一塊空間,這個區域是一個虛擬化的區域,這部分資源確是沒有其它人跟你爭奪的。用戶有相對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安裝自己需要的軟件,所以從這點用戶會感覺到擁有了管理人權限,這個權限很大,可以完全控制這臺系統,擁有比虛擬主機更大的權限和靈活性,更方便企業構造復雜的商業應用。因此這些企業是能夠接受把自己的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在虛擬化服務器上部署和推廣。
#p#
虛擬化技術發展未來
小公司將越來越難生存
隨著服務器配制的標準化,而且各種接口規范非常標準、非常易用,可以很容易做一套管理平臺控制每一個子結點,并且對它們進行監控。從這個技術發展方向上來看,有很多主流虛擬化產品是需要得到進一步提升的。
在范春瑩看來,虛擬化技術正逐漸向大廠商轉移,比如VMware被EMC收購,變成了一個全資子公司,而Xen被Citrix收購了,而Hyper-V的確和原來的技術不一樣了,因為不是同一個團隊做的。所以說這些虛擬化技術逐漸會被一些絕對意義的大的軟件廠商所控制或者被一些大廠商所控制,很小的公司將越來越難生存,因為它或者跟操作系統有很緊密的捆綁關系,或者跟硬件有非常緊密的關系。這樣看來,未來有前景的公司現在我個人認為鎖定兩家,一個是EMC的Vmware,和微軟的Hyper-V,將來打市場也就這兩家公司,其他公司會淡出虛擬化這個舞臺。
不看好開源虛擬化在中國
“在中國不太看好Xen虛擬化應用,但在國外另當別論”,從IDC運營商的角度出發,范春瑩提出了開源虛擬化在中國沒有太好的發展前景這一鮮明觀點。
對此,范春瑩也是在技術層面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他認為,任何一個產品如果能夠推向市場或者服務商愿意選擇某一種技術,一定是來源于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而不是說哪一種技術好或者個人的偏好,必須要是有客戶真實的需求才推動這種技術在一個區域的普及。現在的中小企業從開發能力、技術水平以及這個企業愿意投入的成本等等這方面來看,很多企業還是傾向于選擇Windows平臺來做自己的應用。
“這個跟客戶端的Windows系統有關系,我們看到隨著最近這幾年變化,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傾向于選擇Windows的虛擬主機,原因就是Windows程序員可能更多,然后會用更低的開發成本,能夠做出自己的應用,這樣就決定了這個市場會傾向于選擇Windows系列的東西,而Linux陣營很多企業并不是很理解,所以很多服務商也是受限于技術的局限性等等。”
在以往我們對在談到虛擬化可靠性的問題時,有多個用戶曾經都曾經談到,如果選擇產品,他們更傾向于采購不開源的產品,畢竟主要還是擔心穩定性的問題,因此不難看出,虛擬化技術的應用要想取得實質性的推進,關鍵還是要打破不穩定的外在形象。
但范春瑩同時指出,對于萬網來說其實情況還是有些不同的,“萬網是一個有UNIX傳統的公司,萬網最初的時候是沒有Windows主機的而從BSD來做起的,因為最初的創始人張向東先生就是做技術出身,當他做CTO的時候就是主推UNIX系列的,萬網也愿意給用戶更多的選擇,其實萬網不希望有一家公司或者一種技術壟斷整個市場這肯定不利于這個市場的發展。在08年萬網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之一,其中一條就是我們推出了第二代JVAV主機,這是基于Linux上的應用,最后我們把這款JAVA主機可以支撐很多企業級的架構,用戶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以前企業級應用用戶似乎只能選擇Windows,因為你要是選擇托管主機,那很多的軟件和服務成本都會很貴,用戶很難構造出一個企業級架構,所以Linux平臺完全開元就偏向低端了,一旦走向高端它的價格就會變得奇貴無比,這是一個悖論。我們不能讓用戶去在自己企業應用還沒有部署出來之前就支付那么多成本,它肯定不愿意。所以我們只能試圖把這些開元或者比較價格較低的Linux自由軟件逐漸做的更好,這里就需要一些服務商投入研發實力、研發資源到里面去。”
希望微軟進一步開放平臺
盡管是微軟的VIP客戶,在談到虛擬化的現狀時,這位虛擬化專家仍然覺得現在的微軟的虛擬化技術有待改進,他表示,“虛擬化產品是不是有一個標準化,非常開放的平臺,讓不同操作系統都能夠跟你兼容,這是微軟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單單強調只運行Windows2008或者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統,而UNIX系列的那么龐大的陣營只支持一個Novell的SUSE,這肯定大家接受不了的。至少官方應該站出來說我是有兼容性的,或者我敢于去做一些承諾。”
范春瑩談到,現在萬網并沒有在Hyper-V上運行Linux,因為微軟官方只說支持Novell的Linux,這是微軟官方唯一支持的,因此萬網擔心如果在Hyper-V上運行Linux或者運行其他的開源軟件,得不到微軟的支持,一旦出現系統不穩定或者數據丟失,這會很麻煩。因此萬網暫時還把Hyper-V當做基于Windows上的虛擬化產品。萬網也希望將來微軟可以有更開闊的胸懷,兼容redhat等開源軟件,讓任何Linux都可以在Windows平臺上運行。這對微軟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壞事。
#p#
虛擬化硬件環境面臨的問題
硬件選擇更需權衡性價比
虛擬機蔓延是最近曝光率比較高的名詞,對此范春瑩也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很多時候,由于在主機上創建過多的虛擬機,導致性能低下,資源并沒有到合理分配。
可以看到的是,虛擬機泛濫是象萬網這樣的IDC行業的服務商所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而說到底,這其實是Green的概念。之所以眾多的用戶把虛擬化列為未來十大技術之首,就是因為現在資源很緊張,無論硬件資源、帶寬、電力等等資源大家都會越來越在乎,所以大家都希望通過虛擬化能夠節約這些資源,讓每一臺服務器能夠利用率上去,這樣對它占用的空間和電力都會相當有百分比的下降,這是一種思路,就是利用虛擬化使龐大的硬件成本降低。
而第二類綠色IDC的概念,就是低功耗,小體積,低電量,相當于把服務器越做越小,做嵌入式產品。范春瑩認為,這個方式就是現在的刀片服務器,刀片服務器強調在6U的環境可以放到10片刀片,節能程度可以達到20%到30%,這是一種完全的硬件綠色化,但如果你認為這是把一臺物理服務器虛擬化為十個也可以,因為同樣可以做出一臺2U或者4U的服務器虛擬化為十個虛擬機。
“這兩種方式其實是異曲同工的,一個是將硬件做分格,一部分是將整個服務器的軟硬件資源做分格,無非就是這兩種區別,所以IDC選擇的時候,這兩種都是我們的選擇,我們一直在權衡到底哪個性價比最高,而不是單純看其中的價格。”
虛擬化帶來磁盤I/O瓶頸
磁盤的I/O問題是虛擬化應用面臨的另一個重要技術難題。
在范春瑩看來,CPU并不是服務器應用效率的瓶頸,畢竟現在CPU資源是較為充分的,而對系統而言,最大的瓶頸在于磁盤I/O,現在內存的價格也降下來了,而且內存都是32G、64G,64G,操作系統現在也非常的普及,所以尋求空間變得很大,唯一現在跟不上的,就是I/O。
范春瑩說道:“I/O是整個IDC行業現在很撓頭的環節,萬網現在重點的應用可能要做一套存儲系統,這套系統無論是用FC/SAN還是IP/SAN,怎么做都逃不開磁盤I/O的問題。現在目前最快的硬盤就是SAS盤,造價又很高,而且空間較小,但是現在一塊SAS盤頂多達到300、400G,現在已經算比較大的了。而龐大的存儲空間要求越來越趨向于TB級。所以這方面一直都是硬盤跟不上前兩者發展速度。”
因此,集中存儲將是IDC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范春瑩補充說道,“現在存儲系統與服務器分離,這是已經看出是趨勢,有很多好處。萬網在08年初推出的主機就是存儲是完全分離的,RAID和前端物理服務器都是分開的。分開之后可以很容易的做冗余,系統管理員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做快照和復制,這些工作對整個存儲系統的備份和高可用性,提高承載能力都是非常好的。因為一套存儲系統有一個龐大的cache,這是硬盤所不具備的,經過我們的評測,存儲系統的效率遠遠高于單盤的,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一套配制好的存儲系統壞掉幾塊硬盤,都不會影響客戶的應用,這在一臺獨立的物理服務器上是實現不了的。”
#p#
經濟危機對IDC行業影響有限
09年一個重要的話題 是經濟危機,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范春瑩坦然,影響肯定是有,但有限,一些中小規模的IDC運營商恐怕影響更甚。
他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都知道08年經濟環境肯定不比07年好,但我們看到很多優秀的企業依然在08年實現了比07年更好的業績,實現了業績增長這就說明經濟大環境是一個宏觀環境上的因素”,“另外企業會有一個微觀環境,也就是說我們在做分析的時候除了宏觀分析外,肯定還有一個微觀分析,微觀分析就是相對的競爭環境,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在客戶群里是不是可以顯示出自己的優勢這點很重要。我們看到,08年,有的不正規的IDC或者代理商會跑路、會倒閉但是它的客戶不能跟著它一起倒閉啊,它客戶還會選擇一家更可靠、更有誠信的服務商來托管,這就給了致力于長治久安,樹立百年品牌的這樣的企業機會,所以09年我們認為行業整合會更加加速。”
據了解,現在萬網在大連、南京、廣州和珠海這四地都有自己的機房,09年馬上會在上海建一個機房。以此提供本土化服務,而本地化服務最大的優勢就是很多企業都會重視本城市的客戶,本城市的客戶需要有最快的反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