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市場格局初成 危機更顯優勢
搞文字的人都喜歡玩文字游戲,相信肯定已經有人意識到,今年距“虛擬化”被提出整整50年了……
“知天命”的虛擬化
搞文字的人都喜歡玩文字游戲,相信肯定已經有人意識到,今年距“虛擬化”被提出整整50年了。1959年,ChristopherStrachey發表了一篇學術報告,名為《大型高速計算機中的時間共享》(TimeSharing in LargeFastComputers),他在文中提出了虛擬化的基本概念,這篇文章也被認為是對虛擬化技術的最早論述。據傳,ChristopherStrachey也是計算機科學泰斗圖靈大師的好友,他的這篇論文為虛擬化指出了一條思路明確、指向清晰的發展之路,讓虛擬化看起來是可行的,而非泛泛的紙上談兵。
果不其然,虛擬化技術得到了一些技術導向型公司的青睞,被應用到了一些大型主機上,不過也僅限于大型機。以IBM為例,該公司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明了一種操作系統的虛擬機技術,這項技術一經問世,就震驚了整個科學界和商業界,因為它允許用戶在一臺主機上運行多個操作系統,使得用戶能夠充分利用稀缺、昂貴的大型機資源,這被人們認為是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
可以說,IBM是虛擬化技術最早的推動者,而世界上最早使用虛擬化技術的計算機是IBM7044,通過創建主機的多個虛擬鏡像,IBM7044能夠允許多個用戶通過虛擬鏡像訪問這個主機的相同內存和資源。由于前所未有地定義了虛擬內存管理機制,因此用戶的應用程序可以運行在虛擬的內存中,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這些虛擬內存就好像一個個的“虛擬機”,為多個用戶的程序提供了獨立的計算環境。
IBM提出的虛擬機技術,使得一批新產品涌現了出來,比如IBM360/40、IBM360/67以及VM/370,這些機器在當時都具有虛擬機功能,并通過一種叫VMM(虛擬機監控器)的技術,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了很多可以獨立運行操作系統軟件的虛擬機實例,這種模式對于虛擬化現今的生態也是一種啟蒙,目前的虛擬化技術也多是采取類似的模式。
顯而易見,虛擬化技術能夠為用戶帶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其帶來的不僅是TCO(總體擁有成本)的降低,還包括ROI(投資回報率)的提高,這使得虛擬化技術在大型機的黃金時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長江后浪推前浪,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虛擬化技術的第二代受益者開始出現在用戶面前,它們是價格同樣不菲的RISC服務器與小型機,不過比起大型機來說,價格已經不是那么離譜了,這也意味著虛擬化技術的受惠面又有所擴大。1999年,IBM在其AS/400(這個經典的產品系列國內用戶應該并不陌生,在很多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的機房里,我們都能找到IBMAS/400的身影)上提出了“邏輯分區(LPAR)”技術和新的高可用性集群解決方案,在POWER管理程序上運行的AS/400LPAR令單臺服務器工作起來如同12個獨立的服務器,盡管單臺AS/400的價格令人咂舌,但是其工作起來的實效更是令用戶目瞪口呆。
隨后,在2002年,IBM更進一步,在其AIX5Lv5.2中加入了動態邏輯分區(DLPAR)技術,這一技術革命性地允許用戶在無需重啟系統的情況下,將處理器、內存以及其他組件在內的系統資源分配給獨立的分區。從配置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種在不中斷運行的情況下進行資源分配的能力,不僅讓系統管理變得更加輕松,而且因為能夠更好地使用資源而幫助降低了總擁有成本。
其實在IBM發力虛擬化技術的同時,其他一些創新型廠商也沒有坐視,包括惠普、Sun在內的一些公司都在自己的RISC服務器上提供了虛擬化技術。不過,從用戶范圍來看,能夠用得起大型機、小型機、RISC服務器的用戶畢竟還是少數,加之各個供應商的產品和技術之間并不兼容,因此虛擬化技術的受眾面仍是有限的,也沒有真正引起公眾的關注。
那么,為什么應用最廣泛的x86架構服務器一直與虛擬化技術無緣呢?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首先,早期的x86架構的指令集存在不足,不過這一障礙已經由英特爾、AMD等公司加以改進,因此目前已不存在問題;其次,以前x86架構處理器的性能不足。試想,如果一臺主機現有的計算能力只能滿足當前的應用,那么它從哪里拿出計算能力去“虛擬”其他新的應用呢?好在近幾年的x86處理器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性能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剩余的計算能力何去何從,就成為廠商、用戶等幾方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于是x86架構上的虛擬化技術得到了比以前更大的關注。
“知天命”的虛擬化,終于在x86服務器迅速普及的潮流下,引發了整個業界對虛擬化技術的熱捧。
市場格局初定
x86架構上虛擬化技術的桎梏,在英特爾和AMD的努力下已經分崩離析,而軟件上的扶持,則是給它插上了翅膀,終于令其有了振翅沖天的機遇。
現在談到虛擬化,不可能回避的一個詞就是VMware。目前,VMware擁有范圍最廣的產品線和管理軟件,而且現在其產品路線圖已經擴展到了它們最見長的服務器虛擬化之外的領域。由于微軟在2008年的強勢介入,現在的VMware對于自身的定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在2008年的VMworld上,VMware“一切虛擬皆有可能(VirtuallyAnythingIsPossible)”的宣傳語,看起來更像是來自于一家大眾體育公司,這似乎是在向外界表明他們想將虛擬化普及到“草根”的勃勃雄心。
目前,VMware在虛擬化市場領域占有大約百分之四十的份額,遙遙領先于其他任何供應商。不過,這樣的市場份額并不能讓VMware獲得一個相對強勢的話語權,尤其是在財大氣粗的微軟介入虛擬化領域之后。
在VMworld大會上,VMware透露了虛擬數據中心操作系統(VDC-OS)的計劃。VDC-OS實際上是一個利用現有虛擬架構工具,將所有數據中心內的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資源集成為一個提供用戶需要的應用和服務層級的巨大存儲池計劃。
整體而言,盡管VMware看起來似乎非常淡定,但是它必須直面當前乃至未來將要面臨的困難。2008年7月,在股東和董事會的巨大壓力下,VMwar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黛安妮·格林從公司離職,VMware股價一度暴跌。年底,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對VMware股票的投資意見改為“賣出”,其他一些投資銀行也紛紛跟進,令股價曾經高達122美元/每股的VMware也品嘗到了幾分風雨飄搖的滋味。
不過,在新任首席執行官保羅·馬里茨的帶領下,VMware運營狀況仍十分良好。從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來看,華爾街“搬弄是非”的情況并不鮮見。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保羅·馬里茨來自微軟,他在微軟有14年的工作經歷,對于產品開發和營銷工作有著異常豐富的經驗。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IT業內去年最重要的一次產品發布就是WindowsServer2008的問世,不只是因為其遍及世界的發布會聲勢浩大,更是在于WindowsServer2008對于整個產業的影響,也是罕有對手的,更何況微軟在其中加入了虛擬化技術—Hyper-V。
有分析師認為,微軟Hyper-V的首要目標是那些尚未采用虛擬化技術的用戶,例如中小企業用戶。由于資金的限制及經濟衰退的緣故,很多用戶可能不愿意付出額外的成本來進行虛擬化部署的工作,而微軟的Hyper-V則可以幫助他們達到目的,這勢必會在短期間內極大地提升微軟的市場份額。
令人訝異的是,微軟的Hyper-V是一個只有300多K的小程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我們這樣說吧,VMware公司以前的ESXServer的容量有2GB之大,而它在2008年推出的ESXi,也還有32MB。
Hyper-V主要是用于連接硬件和虛擬機,由于代碼非常少,因此代碼執行時發生錯誤的概率就大大減少了,并且Hyper-V中不包含任何第三方的驅動,精簡干練,安全性也很高。這種構架使得虛擬機和硬件之間只通過很薄的一層進行連接,不像微軟之前的VirtualServer那樣,需要在虛擬機和硬件之間經過多層的轉換,因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硬件資源,使虛擬機系統性能非常接近真實的操作系統性能。
在收購了XenSource之后,思杰正式進軍了服務器虛擬化市場,其后推出了整合虛擬化產品“Citrix交付中心”,并于2008年將在中國的辦事處升格為全球子公司。2008年10月,思杰發布了其最新版的交付中心解決方案—CitrixXenApp5.0、Citrix XenDesktop 2.1以及CitrixXenServer5.0。一系列的產品發布,令我們感到思杰開始將重點放在高可用性和災難恢復上;而在VMware看來,思杰的舉動無異于侵入了自家的后花園。不過,從目前的實力、市場和技術積累上來看,VMware還不會將思杰列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其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微軟方面,因此假如思杰在有限的時間內推出了恰如其分的產品和市場舉措,完全有可能在2009年取得突破性的增長。
#p#
思杰和微軟的關系也很有意思,兩家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但是他們同時又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這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補各自產品線的不足,譬如微軟缺乏在數據中心運行虛擬桌面的技術,這一點可以由思杰提供;另外,雙方還存在著一些互操作性,因此雙方的合作是很牢固的。當然,如果思杰在2009年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那么微軟的注意力勢必會轉移過來,而雙方的合作關系也將會受到某種微妙的影響。
從筆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微軟2009年的推動重點之一就是虛擬化,而首要的競爭對手就是VMware,微軟正在想方設法地進行虛擬化的宣傳,但是要盡可能回避掉VMware;因為在此之前,很多公司在宣傳虛擬化時,實際上在不同程度上宣傳了VMware。
因此,筆者認為,今年虛擬化的競爭格局將是雙龍戲珠——微軟和VMware唱主角,思杰環伺在旁。但是假如誰一不留心,配角搶了主角的戲,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向桌面、移動蔓延
在席卷了數據中心之后,虛擬化開始加速向桌面端滲透。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桌面虛擬化不僅有助于用戶縮減硬件升級采購成本并通過服務器集中部署簡化管理,而且也能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虛擬PC。包括VMware和思杰在內,很多公司都通過一些并購行為加強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微軟更是早在2003年就收購了Connectix公司,其PC桌面虛擬機軟件VirtualPC 2007也早已深入人心。
一些桌面虛擬化廠商,如思杰、VMware、VirtualIron和惠普公司等,均為他們的用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方法大同小異,基本都是在中央服務器上虛擬出大量的虛擬桌面,并提供給成千上萬的用戶使用;同時也可以提供大量的虛擬應用軟件,以SaaS的方式讓用戶使用。Sun現在也已經加入了這一陣營,可以讓用戶在VMware的基礎上,部署Solaris、Linux和瘦客戶機的桌面系統。
不過,對于很多Mac的用戶來說,桌面虛擬化似乎距離他們仍然十分遙遠,許多設備和應用軟件并不支持蘋果的硬件,即便有些支持蘋果硬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令用戶難以適從。然而,在日前舉行的MacWorld展會上,llels、VMware和Sun等廠商展出了可用于Mac平臺的桌面虛擬化軟件,三家廠商為Mac用戶展現了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統,可以從Windows和Ubuntu等競爭對手的系統中讀取數據。
在桌面虛擬化領域,VMware與llels的虛擬化產品是目前市場上最流行的,不過Sun最新開發推出的VirtualBox絕對不容小覷,它是一款開源軟件,免費供用戶使用,可以幫助用戶在Mac電腦上運行多個系統實例,包括WindowsXP、WindowsVista乃至WindowsServer2008都可以平穩運行,至于不同版本的Linux和Solaris系統就更不在話下了。當然,也不能否認,VirtualBox還存在一些問題,譬如一次只支持一個虛擬機、不支持高級3D圖形技術,但它畢竟才剛剛推出,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改進,更關鍵的是,它是免費的。
作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終端,手機在產業生態鏈上的地位與日俱增,而虛擬化也終于盯上了這片“處女地”——在VMware之前,似乎還沒有誰將虛擬化推廣到這方天地來。2008年11月初,VMware宣布,將推出新的VMware移動虛擬化平臺(MVP),把虛擬化技術及已經獲得驗證的諸多虛擬化應用引入到手機上。該平臺將能夠幫助手機廠商縮短開發時間,讓能夠帶來增值服務的手機更快地投放市場;而且能讓一部手機同時運行多個情景模式,比如一個情景模式用于私人事務,另一個用于辦公事務。
Gartner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認可,該公司研究副總裁MonicaBasso認為,移動領域的虛擬化是一個前景非常好、可能會迅速興起的市場。根據他們的預測,到2012年,新上市的智能手機中將有一半以上會采用虛擬化技術。同時他還指出,虛擬化技術可以讓企業和消費者輕松管理和保護手機,還能幫助手機制造廠商減少材料、縮短開發周期,并更快地交付新產品。
如果Gartner的預測成真,那么試圖跟VMware競爭的各個虛擬化廠商,肯定都會在該領域快速前進。問題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從一個終端用戶的角度來說,接受一部內含虛擬化技術的智能手機的理由似乎仍不充分。不過,我們仍然會非常關注在2009年移動虛擬化的更多動態。
評論 機遇不容錯過
虛擬化從未如此受人關注,盡管自從誕生起,它就從未遭受過冷遇,但是它在2008年的發展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業界不能不對虛擬化在2009年的發展充滿期待和遐想。
臨近200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侵襲了整個世界,很多公司降低了投資力度,來自歐美的各種壞消息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耳鼓和視網膜,譬如英國人均資產縮水數萬英鎊、美國去年失業人數創二戰以來最高紀錄等,不一而足。不過,這似乎仍沒有動搖人們對于虛擬化的熱情,恰恰相反,由于具備節省投資、降低管理運維成本等優勢,虛擬化將會繼續它一帆風順的“和諧”之旅。而在2009年,虛擬化贏得的會是企業最高決策者和IT投資決策者的青睞,對于虛擬化的推廣應用和普及,這將是其問世以來最好的時機。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