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機虛擬化:確認負載是關鍵
隨著虛擬化在數據中心中的應用日益深入,很多企業開始發現虛擬化的優勢不僅在于它的靈活性,有效性和能降低總體擁有成本,而且它能打破妨礙系統平臺運行應用程序的很多局限。不同類型的應用軟件要處理不同的工作負載,工作負載的個性化需求對在在既定虛擬化模式下應用軟件的運行狀況有很大影響。
我們通過分析現有的IT應用環境來確定在大型機平臺上整合工作負載的***方案,以下是區別那種工作負載最適合在大型機平臺上進行整合的一些技巧:
分析大型機上的工作負載
分區,管理程序,箱式系統和其他方法都能用于普通平臺上的工作負載。根據不同平臺的優勢和不足對工作負載進行整合就需要足夠的智慧和周全的考量。這會涉及到對大型機上運行的應用軟件的了解,那種應用軟件最適合在大型機上運行。在實際應用中,更重要的是了解每種變化的細微差別,特別是在實現整體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利益***化而且要將風險降低到最小。
通過根據不同平臺的局限性對這種過渡建模,可以勾勒出達到最終目標的過程。這些局限性能被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技術局限性--我們能做什么
2.業務和流程上的局限性--我們應該做什么
3.工作負載分析--適合什么
技術局限分析
技術局限分析通常處理的是硬件和軟件之間的兼容性和關聯性問題,比如什么軟件在什么硬件上運行等。對大型機來說,這個步驟與大型機上運行什么應用軟件有關,運行什么應用軟件***優勢,如何讓這些軟件的優勢***化等。
硬件和軟件的兼容性--了解那些應用軟件可以相互兼容,那些軟件和硬件兼容或者不兼容,對了解應用軟件和驅動中間件運行的原理是很重要的。同樣,任何交叉平臺的過渡都必須考慮到源系統是否能和專業硬件相兼容的問題,比如令牌環網,傳真,USB設備等。如果這些專業硬件中的任何一種影響到了大型機環境下配置的應用軟件的運行,它都應該被作為合并對象排除在外。
網絡連通性和延遲--一款應用軟件的空間拓撲位置的任何轉換都會導致影響應用軟件性能的通訊延遲發生改變。如果這種變化導致錯誤位置的延遲,諸如應用軟件服務器和數據庫之間,性能就會受到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已經在大型機上的數據庫這樣的目標應用軟件是制定戰略的重點。
應用軟件連通性--與其找到和大型機兼容的應用軟件,企業應該找到相互兼容的應用軟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戰略有時會繞過重要的網絡安全控制,因此應該認真考慮斷裂的應用軟件層和通訊通道。
業務和流程局限分析
業務和流程局限分析能幫助企業根據變化的需求,內部政策或者其他真實世界的某些考慮來決定非技術層面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流程局限--IT生產環境功能的順利實現取決于嚴謹的流程控制。變化凍結,窗口維護和其他控制都必須得到重視,IT環境的任何改變都必須考慮到他們得以正確運行所遵循的規則。這對于大型機整合是個好消息,因為大型機平臺傳統上都有嚴格的流程分級控制,目前的應用領域主要是在數據中心。
安全和法規遵從--為了保護知識產權和其他敏感信息,多數IT環境都將這種類型的數據進行隔離并對他們應用相應的安全和訪問控制協議。企業應該盡量避免可能導致安全漏洞的虛擬化環節。即使大型機的安全模式能夠支持映射分布式環境的協議,用戶在實際應用中也可能會為了簡便起見嘗試無法穿過安全區域的方法,從而讓大型機面臨潛在的法規或者安全挑戰。
常規業務局限--企業的部門之間經常會拒絕共用基礎架構,部分原因是出于缺乏能讓交叉部門信服的分配模式。其他可能影響虛擬化的因素就是運行環境。共享基礎架構模式下的綜合生產和非生產環境并不是我們想要的。在同樣的系統上使用不可預知的測試和研發模式來處理關鍵工作負載需要大量的技巧,尤其是在管理工作負載方面。
工作負載分析
分析大型機虛擬化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系統使用率模式的規格化。因為數據中心中運行的工作負載類型和屬性都各不相同,運行平臺的特性也在不斷變化,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并非易事。中央處理器利用率必須得到規范和便準話,必須考慮到輸入/輸出率,內存利用率和確保結論正確的上下文開關程序。
問題是很多公布的基準都試圖避開高帶寬和工作負載量的同步性,這就迫使業界必須建立專門的基準測試標準來準確反映出不同級別平臺的優缺點。為了用不同的方法來保證正確率,我們采用標準整數基準來實施大型機平臺與中端系統之間的工作負載規格化。
這個問題并不是只在大型機上存在--許多虛擬化技術都被一些似是而非或者不存在或者剛剛出現的所謂基準折磨著。無論如何,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靈活的基準測試方法,能允許不同的工作負載在他們專屬特性和與這種特性對應的目標平臺的相關性能基礎上獨立的進行規范和衡量。
b中央處理器規格化和基準化--雖然從理論上說讓工作負載在大型機上運行良好并非易事,找到解決方案的實用方法則要相簡單。對既定工作負載特性應用能代表其目標系統和相關源性能的多重基準,通過單步執行的多重源信息和目標系統對如何優化利用率進行逐一分析。每項源工作負載都能在他們各自的屬性基礎上被獨立的規格化,目標點(大型機分區)就能在準確的利用率指引下實現性能***化。盡管這種方法的優點很多,但確定每項源工作負載是什么屬性也是一個挑戰。幸好還有一些關鍵的指示器可以用來區分不同源工作負載的類型。
I/O分析--盡管大型機平臺的優勢之一就是它的I/O性能,但分析源工作負載的I/O特性仍然很重要。在任何整合環節下將工作負載合理整合來提高資源的平衡使用都是用戶期待的目標。因此I/O局限應該和中央處理器和其他組件同步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獲得讓目標資源得到***利用的準確結論。
內存分析--內存通常是確認一臺系統上有多少應用軟件能被虛擬化的決定性因素。但內存分析難度很大,因為一款應用軟件真實的內存需求并不總是通過系統中物理內存的使用來反饋的。采用測量內存利用率來決定什么樣的內存能適合目標系統能為用戶提供相對保險的答案,但這可能需要使用比實際需求更多的內存。
結論
總之,所有這些局限都必須結合起來綜合分析來決定虛擬化的優化方法。當我們根據一系列源服務器和目標服務器來綜合考量這些局限時,這些分析就成為立體的優化方案。
整合大型機平臺上的應用軟件工作負載是很多IT環境必須考慮的戰略需求。通過合理評估應用軟件整合的適宜性,局限分析和整個解決方案的總體擁有成本,我們可以看到IT應用環境在簡化IT基礎架構,改進可靠性,提高靈活性,減少能耗等方面蘊藏的巨大機遇,還能極大的降低與工作負載運行相關的各項費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