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gent: 讓AI自主管理數據
1. DataAgent研究現狀
1.1 AI4Data 研究現狀
過去十年,在AI賦能數據(AI4Data)領域,運用AI技術攻克了諸多難題:
- 從離線NP難題(如索引優化、視圖推薦)到在線挑戰(如查詢重寫)
- 從基數估計等回歸問題到學習型索引等數據結構創新。
這些成果往往由于過度依賴專家調參,難以適應數據環境的變化。
1.2 Data4AI 研究現狀
對于Data4AI領域,將數據庫優化技術延伸至人工智能部署環節,包括:
- 數據庫內機器學習(ML)訓練與推理
- 數據預處理、數據清洗、數據集成
- 特征管理
- 模型管理
這些方法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如何實現系統管線的自主編排,從而避免依賴高人工投入的運維方式。
1.3 Data + AI 核心難題
如上圖所示,現有技術缺乏語義理解與自主決策能力。而大語言模型(LLMs)恰能補此短板。
所以,清華大學提出了"Data Agent"框架,通過三大核心能力重塑Data+AI生態:
- 知識理解
- 自主規劃
- 自我進化
2. Data Agent技術架構
Data Agent 專為自主處理數據任務設計,集知識理解、自動規劃和自我反思于一體。
核心架構包括如上圖所示的6要素:
- 環境感知(Perception):智能體需實時感知數據生態,包括環境狀態、任務需求、協作伙伴及工具資源。通過離線微調或預設提示模板實現精準對齊。
- 推理決策(Reasoning and Planning):既擅長拆解復雜任務為多級流程(規劃),又能做出精準的單步判斷(推理)。每個決策可能觸發深度推理、二次規劃,或調用專業工具獲取領域知識。
- 工具調度(Tool Invocation):可靈活調用計算工具、領域數據庫或環境指令集。通過模型上下文協議(MCP)實現標準化交互,確保跨系統信息無損傳遞,各類模型的中間推理結果皆可互通復用。
- 記憶系統(Memory):包含領域知識庫(長期記憶)和用戶會話記錄(短期記憶),依托向量數據庫高效管理。創新性引入反思記憶模塊,持續優化決策質量。
- 進化機制(Continuous Learning):通過自我反思、強化學習和獎勵模型實現能力迭代,使智能體越用越聰明。
- 多智能體(Multiple Agents):突破單智能體能力邊界,通過多智能體協作矩陣應對復雜場景,顯著提升系統魯棒性與并行效率。
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數據智能體架構(如下圖)
數據理解與探索、數據引擎理解與調度、流程編排三大核心模塊,圖4展示了詳細架構設計。
- 數據理解與探索智能體(Data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Agents):通過結構化數據組織提升智能體的數據發現與訪問能力。核心組件包括:
統一語義目錄:提供模式定義、元數據索引等結構化元數據系統,優化數據訪問性能
數據編織層:通過異構數據鏈接與集成,形成統一數據視圖
語義數據組織與索引:顯著提升智能體數據處理效率該模塊還將整合數據預處理、清洗、集成等工具,并制定高效的工具調度策略。
- 數據引擎理解與調度智能體(Data Engine Understanding and Scheduling Agents):專注于Spark、DBMS、Pandas、PyData等數據處理引擎的能力分析與任務調度。通過建立引擎能力畫像,協調不同特長的引擎協作完成復雜任務。
- 流程編排智能體(Pipeline Orchestration Agents):根據用戶自然語言(NL)查詢和數據目錄生成執行管道,其核心能力包括:
任務分解:將復雜任務拆解為可串行/并行執行的子任務
開放環境適應:利用大語言模型(LLM)的理解、推理與自反思能力應對NL查詢與底層數據的開放性
管道優化:針對延遲、成本或準確率進行優化
引擎調度:調用引擎智能體高效執行管道
多智能體協作網絡(如上圖)包含三大引擎:
- 智能體優選系統:建立能力畫像庫,實現精準任務匹配
- 協同計算框架:通過A2A協議實現狀態同步與群體智能
- 彈性執行引擎:支持串行/并行混合調度,具備故障自愈能力
工具調度中心依托MCP協議實現"即插即用",可智能匹配Pandas/PyData等數百種數據處理工具,構建動態能力組合。
3. iDataScience技術架構
基于以上DataAgent技術架構,清華團隊開發了 iDataScience ,其技術架構如上圖所示,采用了雙系統架構:
- 離線基準構建階段(Offline Data Agent Benchmarking):通過組合基礎數據技能,打造覆蓋全場景的智能體評估體系。
首先運用大語言模型對海量數據案例進行質量篩選和技能挖掘;
隨后通過遞歸聚類建立技能層級體系,并依據使用頻率或用戶偏好為每個技能賦予權重;
最后基于權重概率采樣核心技能,由大語言模型生成對應測試用例。
為確保在線評估的精準性,系統還構建了支持相似度檢索的測試用例索引庫。
- 在線智能調度階段(Online Multi-Agent Pipeline Orchestration):當新任務到來時,系統自動拆解任務流、匹配最優智能體,并動態優化執行方案。包含兩大核心機制:
局部調整:單個智能體層面的子任務修正
全局重構:基于中間結果的完整重規劃
智能體優選機制(Data Agent Selection):通過微調的模型,將待處理任務與基準庫中的測試用例進行向量化匹配,快速鎖定Top K相似案例。綜合評估結果后,選擇綜合得分最高的智能體。
流程動態編排(Multi-Agent Pipeline Orchestration):先由大語言模型基于智能體畫像拆解任務依賴圖,為每個子任務分配合適的智能體,并通過合并/細分等操作持續優化方案。執行時采用拓撲排序的并行流水線,同時支持兩種彈性調整:
- 系統擴展性:支持通過文檔解析快速接入新智能體。當資源允許時,可運行基準測試完善其能力畫像,使其無縫融入現有調度體系。這種持續進化機制確保系統始終保持在最優狀態。
本文轉載自???大語言模型論文跟蹤???,作者:HuggingA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