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4未上線源碼先泄露!馬斯克的Code模型被實錘!將深度對齊開發者編程習慣,能否逆襲前代硬傷? 原創
編輯 | 伊風
出品 | 51CTO技術棧(微信號:blog51cto)
Grok 4真的要來了!
馬斯克預告多次的Grok 3.5跳票,直接給大家端上4.0的更強版本。
為了這一次發布能夠給AI圈一點震撼,Grok團隊也是真的夠拼,又一次把帳篷搭進了辦公室。
圖片
此前,馬斯克已經官宣將在7.4日后正式上線。但就在剛剛,X 網友 @AiBattle_ 爆料稱:Grok 4 的源碼疑似泄露!
從泄露內容來看,Grok 4 系列至少包含兩個模型:
? 一款通用旗艦模型
? 一款專為編程設計的代碼模型
Grok 4:
“我們最新、最出色的旗艦機型,在自然語言、數學和推理方面提供無與倫比的性能,堪稱萬能的完美之選。”
Grok 4 Code:
“專為您的編碼伴侶而設計的模型。您可以向它查詢代碼問題,或將其嵌入編輯器。”
圖片
此外,一張疑似來自開發者控制臺的界面截圖也流出,顯示 Grok 4 已接入 API,正式可用!
上下文窗口大小為 131,072 tokens,相當于 100,000 詞以上(約 300 頁書)的上下文容量,略小于Claude 3.5 Sonnet 的200k。
圖片
那么,Grok 4值得期待的看點有哪些?
1.Grok 4 Code,馬斯克擠入編程混戰
Grok 版本號的躍升是馬斯克的決定——希望能傳遞出一個信號:Grok 4的發布不是簡單的更新迭代,而是一次標志性的技術突破,尤其是在編程領域。
馬斯克在 X 上多次發文,稱團隊正在“夜以繼日優化 Grok”,并強調還需“再跑一次大型訓練”,特別針對一個專用編碼模型進行最后調整。Grok 4 并不是單一模型的升級,而是包含了專為程序員打造的子模型。
這個子模型,正是 Grok 4 Code ——據知情人士透露,它將配套推出一個模擬 VS Code 的原生代碼編輯器,深度對接開發者日常使用習慣,目標直指 “AI × 編程”的真實工作流場景。
長期以來,編程被視為 Grok 的短板。但隨著 AI 編程全面進入“軍備競賽”階段,馬斯克顯然也意識到必須補上這一課。
LiveBench.ai 公布的基準測試數據顯示,當前版本 Grok 3 Mini Beta 在編程能力上明顯落后于行業頭部模型:
- Grok 3 Mini Beta 的編程得分僅為 54.52,與排名第一的 o4-Mini High 相差 25.46 分,是所有評估項中差距最大的一項。
- 在 “代理式編程”(Agentic Programming)任務上——即讓 AI 獨立完成復雜編程任務的能力——Grok 的得分僅為 15.00,而 o3 High 高達 36.67。
這一切正好解釋了為什么 Grok 4 要押寶代碼模型:xAI 想用一記重拳,補齊在 AI 編程上的最大短板。
2.Grok再獲融資,馬斯克狂囤算力
埃隆·馬斯克的 AI 公司 xAI,正在持續加碼。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周一表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已通過債務和股權兩種方式合計融資 100 億美元,為其下一階段的 AI 戰役蓄足火力。
據報道,50 億美元通過擔保票據和定期貸款完成,另外 50 億美元來自戰略性股權投資。
這筆資金將為 xAI 提供更多“火力”,用于建設基礎設施并開發其主打產品——Grok ,以與繼續和死對頭 OpenAI,以及亞馬遜投資的 Anthropic 等競爭對手展開較量。
馬斯克在今年 5 月曾對 CNBC 表示,xAI 已在其位于田納西州孟菲斯的 Colossus 超級計算中心部署了 20 萬塊 GPU。Colossus 是 xAI 用于訓練 AI 模型的超級計算機。
更激進的是,xAI 正計劃在孟菲斯以外新建一座規模高達 100 萬塊 GPU 的超級設施,并繼續向英偉達(Nvidia)和超威(AMD)等半導體巨頭采購芯片,補足算力需求。
摩根士丹利表示:“這筆資金將支持 xAI 持續開發尖端 AI 解決方案,包括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之一及其旗艦平臺 Grok。”
3.寫在最后:AI編程是兵家必爭之地
Grok 4的排兵布陣,再次讓人意識到AI編程的戰略意義。
昨天寫蘋果報道的時候,小編發現:僅僅一年時間,蘋果最心儀的合作對象就從 OpenAI 轉向了 Claude。詳情可閱讀:蘋果自研AI被爆失敗!Siri擬換腦:GPT與Claude決勝負!后者開出天價:年費數十億才給用,年年漲價!網友:這下蘋果尷尬了
更令人震驚的是,Claude 給出的合作報價居然高達數十億美元——這不僅是要價,更是對自身技術實力的高度自信。
Claude 的強大編程能力,顯然為它贏得了核心籌碼,也確立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競爭地位。
最后,結合近期的AI圈動向,我們不禁感慨:想打贏這場 AI 戰役,多少得有點“囤積癖”。
小扎瘋狂囤人才,而馬斯克極限囤算力——AI 格局的主角們,誰都不再“輕裝上陣”。
無論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幾天后的 Grok 4 是否如期登場。
它能否補上編程短板?能否在 Claude 與 GPT 之間殺出一條新路?
我們也想聽聽你的聲音:
你是否用過 Grok 家族的模型?你會看好 Grok 4 Code 嗎?
本文轉載自??51CTO技術棧??,作者:伊風
